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原标题:中原河南文旅“圈外”观察

千年古都洛阳明日乐园景区。刘鹏摄

郑州,中新。河南文化旅游“圈外”观察

记者刘鹏

从历史文化“穿越”剧的火爆荧屏,到数字赋能为“故乡河南,诗与远方”插上智慧的翅膀……新的灿烂的中原文化一次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中原文化旅行社“出圈”的密码是什么?

八朝古都开封龙庭公园。(资料图)刘鹏摄

观察一:传承、保护、创新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区,也是成就斐然的地方。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八大古都中和之南,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占据四席。

作为我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河南目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21处,河南在新时期国家文物保护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任务。2021年10月,仰韶文化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会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备受海内外关注。

正如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所说,文物是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未来,河南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修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大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文物对于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的独特价值。

人们走进三门峡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刘鹏摄

同时,近年来,河南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文物创意产品更新频繁,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让人“触摸”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唐宫夜宴图》中“复活”的唐人俑唤起历史记忆,博物馆的“考古盲盒”畅销海外,精彩的“中国节日”旅游系列串起厚重的历史文化,空让古今对话...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晓霖看来,这是传统文化频频亮相的背后,也是人们心中的历史文化自信。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手握千年文化这张王牌,河南有信心在“潮”的时候“出圈”。

洛阳龙门石窟夜景。刘鹏摄

观察二:文旅文创融合与顶层设计

“伸手是春秋文化,踩两脚是秦砖汉瓦”。河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有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征、长城四大国家文化公园任务的省份。如何设计一个版面,离不开官方的顶层设计。2021年,河南将文旅融合战略、文创列为全省"十大战略"之一,这为河南文旅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在官方发布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以“寻黄河文化新篇章”、“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创新局”、“展示家乡河南新面貌”、“文物保护再立新功”、“攀舞台艺术再创新高”为主题,回顾了“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历程。

蒋表示,进入“十四五”,河南将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和世界文化旅游度假区两大战略定位,立足于中华文明主根、民族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定位,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以“行走河南,了解中国”为主题,推出人类起源、姓氏寻根、治黄史诗、四大古都、中国功夫等14条主题文化线路。

大型沉浸式穿越展现了郑州黄帝的远古情缘。刘鹏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盘活厚重的历史文物,盘活沉淀千年的文化,今年3月13日,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集团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资产突破1000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产业旗舰强国,引领全省形成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的组建必将凝聚力量扩大市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快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河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人们在河南博物馆参观文物。刘鹏摄

观察三:疫情下的文化旅游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文化旅游带来空挑战。在今年3月12日举行的“2022河南智慧旅游大会”上,河南省政府副省长何表示,随着在线旅游经济下行,文旅需求加速向线上转移,智慧旅游面临难得机遇。目前,河南正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为文旅文创插上翅膀。

这是事实。疫情之下,河南大部分景区积极探索转型突破之路。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信阳,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景区投入约3000万元规划数字化建设,逐步建成数字景区管理、服务、营销三大体系。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资料图)刘鹏摄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5G+智慧旅游平台、5G+VR全景直播、720°互动全动态视频的打造,让大量在线游客仿佛身临其境般欣赏鸡公山美景。此外,通过大数据对游客性别、年龄分布、旅游客源、游客偏好进行统计分析,为景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在该负责人看来,是智慧旅游让鸡公山这个老景区萌发了“新”的生命力。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在疫情下,景区的旅游业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石立华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景区除了开设夜游龙门分散白天游客数量外,还开发了网上“智慧游龙门”、网上云直播、云解说等。,让游客可以24小时在线观看风景。

龙门石窟在精心呵护艺术瑰宝的同时,正朝着“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的方向进行探索和实践。例如,在龙门西山万佛洞一尊受损的观音像前,游客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这座雕像1300年前的原貌。此举不仅是国内首个用数字技术复原的石像,也标志着“数字龙门”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姜看来,数字文创是未来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能真正让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广袤大地上展示的遗产、古籍中书写的人物活起来。他表示,2022年,河南文旅将在数字领域有所突破,如重点推广龙门石窟等数字沉浸式体验,推广“行走河南,了解中国”重大资源“上云”,围绕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在线制作主题文化线。

2021年4月13日晚,首届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幕。刘鹏摄

观察四:稳扎稳打深远持续“扩圈”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近年来,河南不断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比如以河洛古国、南阳黄山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发现,以仰韶遗址、大河村为代表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话剧幻城、黄帝古恋为代表的全新沉浸式旅游体验……可以说亮点不断涌现,传承创新链条不断完善。”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河南在中国传统节日节目中的“出圈”,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时尚表达。重文化的现代转型,不仅刷新了外界对河南形象的认知,也提升了河南的文化软实力。

在王振军看来,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不能满足于目前的“出圈”,而应该寻求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扩圈”、“破圈”、“突破”,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开。他举例说,去年,包括少林、豫剧等河南元素的形象宣传片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是河南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

人们参观河南博物馆。刘鹏摄

“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王振军认为,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关键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实现从资源、产品到品牌的创意转化,从高地、高原到巅峰的创新转化,最终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

今年3月底,河南省委书记楼在深入河南省考察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深挖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不断创新表现方式和形式, 坚持“以文学塑造旅游”、“以旅游发展文学”的原则,让游客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大内涵、精神和力量。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素彩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中部河南文旅“出圈”观察
本文地址:http://53.55jiaoyu.com/show-284012.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